
蘿崗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調查及應對思考
2016-05-13 作者: 瀏覽數:7,128
本文榮獲二〇一四年度理論成果獎三等獎
蘿崗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調查及應對思考
廣東厚載律師事務所 劉傳根 范俊平
摘要: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從2003年初步試點到2011年經《刑法修正案(八)》正式被寫入刑法,再到2013年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社區矯正在這十多年來不斷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直至目前,社區矯正在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犯罪人的社區矯正。廣州市蘿崗區的社區矯正工作起步較晚,但自2010年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正是從蘿崗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社區矯正經驗,以期探討出一條本土化的蘿崗特色社區矯正發展道路。
關鍵詞:社區矯正;未成年人;蘿崗區;現狀調查;應對思考
序言
2014年5月,“國民女婿”黃海波因嫖娼被處6個月收容教育處罰,從而掀起了一陣對收容教育的批判風潮。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歷經孫志剛事件、唐慧勞教案、任建宇勞教案等無數個個案沖擊才于2013年廢除的勞教制度 。存在長達56年之久的勞教制度終于退出歷史舞臺,相信于理不公于法無據的收容教育制度壽終就寢也是遲早的事。誠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廢除勞教制度之后給出的制度完善方向“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社區矯正制度能否替代勞教制度筆者不敢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勞教的廢除加大了社區矯正制度的建設壓力和建設難度已是必然。
近些年來我區一直積極配合市里的社區矯正制度建設工作,蘿崗區社區矯正辦已多次聯合各高校、各司法所、各律所等開展社區矯正相關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幾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高,犯罪人員呈現低齡化,案情普遍復雜,影響惡劣。雖然社區矯正對象中未成年所占比率不高,但由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基于本區的社會狀況,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更應受到重視。所以,筆者在社區矯正中側重選擇了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進行調研分析。并希望通過參照國內較為成功的社區矯正試點以及學習國外先進的社區矯正經驗,結合本區的社會環境研究出一條適合蘿崗區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道路。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社區矯正概要
1.社區矯正的概念
社區矯正,或稱社區矯治、社區處遇。經2003年7月兩高兩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定性為:一種與監禁矯正相對的刑罰執行方式。即將滿足特定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在專門的國家機關、社團組織和社會志愿者的通力協作下,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社區矯正,讓其盡早擺脫犯罪心理改正行為惡習以早日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活動。用劉強教授的話就是:對犯罪性質比較輕微和社會危害性比較小的服刑人員在社區中執行刑罰活動的總稱。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區矯正應該被賦予更為廣泛的概念(下文將提及)才能與當代社會相適應。
2.我國社區矯正立法的完善發展
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的通過正式確立了社區矯正制度的法律地位,掀開了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新篇章。隨后, 2012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司法部聯合下發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從而填補了《刑法修正案(八)》里籠統幾十個字的蒼白,并且《實施辦法》初步確立了我國社區矯正執行制度。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會矯正制度”。 雖說“勞教制度”和“社區矯正”是兩個不同概念,勞改針對“違法者(不構成刑事處分)”,我國現在的“社區矯正”則面向符合特殊規定的“犯罪者”。但是縱觀歷史,人類刑罰制度的發展趨勢都是由肉刑到監禁刑,從監禁刑到非監禁刑。而社區矯正基本上是以行刑社會化為基本發展起來的。 換句話說行刑社會化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非但刑罰如此,其他處罰亦然。所以“勞教制度”壽終正寢后,“社區矯正”就必須從其手中接過部分法治任務。退一萬步講,即便從程序上,社區矯正不矯治勞教制度下的“違法者”。在“勞教制度”廢止后,法官為綜合考慮判決后的現實操作、處罰成本問題,在部分定罪量刑微妙的案件中,為了判決更易于處理必然會傾向于低成本高成效的“社區矯治”,也就是判決當事人有罪、緩刑等。如果真的出現上述這種情況,那絕對是制度構建的悲哀。為了避免勞教分子“升級”為刑事罪犯,健全社區矯正制度迫在眉睫。
(二)社區矯正在我國的探索歷程
社區矯正制度發源于歐美,20世紀后開始迅速發展。目前已形成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公眾保護模式、以早期英國社區矯正制度為代表的刑罰執行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更生保護模式的三大模式。但直到2002年,我國才正式推進“社區矯正”的相關課題研究。此后,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5年擴大試點到2009年全面試點,多年試點工作帶出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江蘇模式”以及“1+X模式”等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的特色模式。
1.北京模式。作為我國首批試點地區之一,北京模式發展到現在主要可概括為:司法主導、刑法執行、分類矯正。2003年試點以來,北京模式走出了 “政法委統一領導,司法局組織實施,相關部門協作配和,司法所具體執行” 這么一條特色社區矯正道路。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有:矯正模式與英國的“刑罰執行模式”相似,工作性質就是刑罰執行活動。建有三級(市、區、街道鄉鎮)組織網絡,由政法各部門通力運行,確保執法活動的嚴謹無誤;以司法部門作為矯正工作的主導力量;分類管理、分段管理明顯,實行針對性強的“個案矯正”;此外他們還有相對其他地區較為成熟的專業矯正隊伍。“北京模式”也存在司法部門工作負擔過大,矯正效果打折;對矯正對象的管理國語單一;缺乏較為嚴密的獎懲制度以及矯正服務的保障和社會保障超出我國現階段發展水平,從而導致不值得其他地區效仿等不足。
2.上海模式。與北京模式截然不同的是,上海模式不局限于傳統的行政管理,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推動,社團自主運作,社會各方參與”的更加市場化、社會化的上海特色社區矯正道路。上海模式下的矯正隊伍通過政府選聘和社會招聘兩種方式構建。此種模式主要特點有:不局限于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推動社區矯正社團自主運作,機關管理與社會管理同步互補管理;設立社區矯正工作站、工作點并定期考核評估;社區矯正管理部門注重與高校合作促進制度完善;社工隊伍相對龐大且分工明顯。當然,“上海模式”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市場化、社會化管理本身也有管理難度大,市場容易失控的特點,并且行政管理薄弱導致威懾力下降對社區矯正的成效有所打折;政府招聘矯正工作者,資金雄厚自然能提高社區矯正隊伍專業素質,但欠發達地區受制于資金約束顯然難以效仿;此外在實際操作中,無論是管理方式的突破還是矯正隊伍的招聘都還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在市場化的矯正工作者招聘中,實際上只有12%左右是社會工作、心理學專業、法學專業的相關人員。 那意味著要想這些招聘來的人壯大成為的高素質、專業化的社會矯正工作者隊伍還得花上另一筆巨額的培訓費用。
3.除此之外,我國江蘇、浙江、武漢等其他省市都各自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矯正制度,筆者在此就不一一贅述。另外,我省雖然作為第二批社區矯正試點地區,試點工作力度也不輸給其他地區,多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廣州市,我市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逾6500人,累計接觸矯正約3100人,2013年3月在冊3300人,再犯罪率僅為0.1%。這與我們認真貫徹執行“兩高兩部”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密不可分。
我國各地社區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南北方,城鄉間經濟發展、社會狀況、文化底蘊以及生活習俗都有很大的差異,各地區社區矯正模式各不相同理所當然。諸多模式中,無所謂誰優誰劣,符合本地區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所以我們也應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蘿崗模式”。
(三)未成年罪犯社區矯正研究意義
自十六報告明確把“社會更加和諧”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以來,構建和諧社會一直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非監禁刑的“社區矯正”相比于監禁刑,有著成本低的絕對優勢(無論國內國外,監禁刑行刑方式的成本均遠高于非監禁刑行刑方式),在降低矯正人員重新犯罪可能性、降低矯正人員人身危險性,加快矯正人員融入社會共創和諧社會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未成年罪犯與成年罪犯相比,具有可塑性強、矯正難度較小等特點。對未成年罪犯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社區矯正方式處理,更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盡快擺脫犯罪心理,改正行為惡習,避免與成年罪犯交叉感染并早日融入社會,成為對家庭、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與此同時,社區矯正在預防犯罪(不局限于再犯)、提高社區公民的法律意識促進法治建設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蘿崗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現狀
(一)本區社會現狀調查分析
通過資料查詢、問卷調查、走訪等方式。筆者發現蘿崗區下轄五街一鎮中,夏港街、蘿崗街、和聯合街的社會風氣治安狀況比較好,永和開發區的新莊村、東區的趙溪村以及九龍鎮的部分村莊社會風氣和治安狀況比較差。九龍鎮包括九佛、穗北、鎮龍。其中,鎮龍的福洞村、大坦村、麥村,九佛的楓下村、棠下村社會風氣和治安狀況比較差。以上社會風氣和治安狀況比較差的地方時常出現未成年中學生斗毆打架、吸毒賭博、盜竊搶劫等嚴重擾亂社會安定繁榮的違法犯罪問題。
(二)本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現狀
我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起步較晚,但在探討發展“蘿崗模式”特色社區矯正制度和學習先進國內外社區矯正制度經驗的問題上一直做得很好。自2010年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到2013年,共接收社區矯正案202宗,其中未成年人矯正對象約8宗,約占5.5%。 所占比例雖小,卻已遠高于我國其他地區。我區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嚴峻,經過調查分析得出原因大概有:由于最近十幾年,TVB劇作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影響極大,我區青少年受《古惑仔》系列電影影響,“講義氣”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事件頻發;此外,蘿崗區作為經濟開發區城鄉經濟差距大,家庭環境差距大也是部分青少年容易誤入歧途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我區外來人口多,本土青少年與外來務工子女的文化差異大,容易產生沖突,進而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近幾年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上升趨勢,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應該盡快得到完善以迎接挑戰。
三、完善蘿崗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思考
廣州市蘿崗區作為經濟開發區,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蘿崗區的社區矯正道路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考驗。筆者就如何完善蘿崗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提出幾下思考
(一)適當調整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
1.將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擴大的青少年
2013年5月1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廣東省公安廳、廣東省司法廳聯合印發了《廣東省貫徹落實<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細則》。《細則》中部分條文對社區矯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第七章49條規定:對犯罪時18周歲以上25周歲以下的在校學生,參照關于未成年人犯罪實施社區矯正的規定處理。 換句話說,接下來提及的“未成年人”不妨擴大理解為包括“18周歲以上25周歲以下”的在校青年,即將“未成年人”理解為“青少年”。
2.將社區矯正適用對象擴大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2條、第13條、第17條和新《刑事訴訟法》第258條的規定,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有四種:第一、被宣告假釋的、被宣告緩刑的、被判處管制的以及被暫予見外執行的。第二、剔除了以往規定的“被剝奪政治權利”這種罪犯。第三、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社區矯正適用對象上。第四、作為資格刑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制度設定目的和“社區矯正”的制度設定完全是兩碼事。 但這一小插曲并不意味著當下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合理。
依據現有的規定,我國當下的“社區矯正”跟英國的“刑罰執行模式”一樣,只是一種與監禁刑相對應的非監禁刑刑罰執行活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勞教制度被廢除),社區矯正應該被賦予新的定義(就像前文多次強調“廣義的社區矯正概念”一樣)。社區矯正不應該只適用于符合條件的“犯罪者”,還應該適用于跟多符合條件的“違法者”。例如: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依法不構成犯罪但應該加強教育的未成年人;造成一定的社會惡劣影響未達到犯罪但應該加強學習的青少年;其他具有法定情形(如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經過特赦令赦免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又具有一定的矯正必要的違法人員。當然了,在我國社區矯正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不應該盲目增加適用對象,盲目加大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打亂社區矯正現有的穩定狀態,反而不利于制度的發展。 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未成年人保護,適當地將部分符合條件的違法人員納入社區矯正適用范圍。
如果僅就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上,將未觸犯法律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納入社區矯正范圍,充分利用社區、學校等資源避免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走向違法犯罪道路。換句話說,在充分考慮本地區各方面基礎條件及需要后,適當調整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對于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是有很大裨益的。
(二)建立獨立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機構及了解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專業社區矯正隊伍
據廣州市蘿崗區司法局2013年部門預算目錄 得知,我區司法局工作任務重,工作人員少,經費緊缺。要想做到蘿崗區下轄的夏港街、蘿崗街、東區街、聯合街、永和街以及九龍鎮都配備一個社區矯正辦確實不太現實。但我區作為經濟開發區起碼再增設一個社區矯正辦還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由于我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情況嚴峻,我區社區矯正辦下面還應該設立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小組。以政府雇員的方式招募精通教育心理學、法學的專業人員以組織協調志愿者進行高效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義務活動。此外,小組里還可以聘用區里對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十分了解的退休教師定期為未成年矯正者作思想教育工作。
(三)增加適合我區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項目
1.大力宣傳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行刑社會化的先進理念
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重刑主義向來是我國的刑罰特點。在這種刑罰環境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態復仇陳舊觀念一直有待更新。誠如丘吉爾所說:社會民眾對犯罪與犯罪人矯正的態度是對任何國度文明的最佳試金石。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以非監禁刑罰為代表的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跟重刑主義比起來也具有更高的社會效益。 以社區矯正為代表的非監禁刑罰活動引領了行刑社會化,處罰社會化新方向。所以,在區里舉辦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相關志愿者活動或者以其他方式向廣大居民、村民宣傳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行刑社會化的先進理念對發展我去的社區矯正制度十分重要。
2.加強心理教育,促進家庭聯系
在成立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小組中,聘請的或者以志愿者方式招來的老師為未成年社區矯正者進行定期談話。這不但有利于修復未成年矯正者心理陰影,預防其再次犯罪,而且對提高未成年矯正者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都十分有幫助。此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很大程度上跟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關。社區矯正期間,應該關注未成年社區矯正者跟他們各家庭成員的關系,必要時應該出動促進他們跟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這對未成年社區矯正者的長足發展很有幫助。
3.保證就學、保證就業
前文提到過日本的“更生保護模式”,此種模式日本的“更生保護制度”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避免未成年矯正者經歷社區矯正后原有的學校圈子脫節,應該保證他們的正常就學。為了做好這一點,應該積極做好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相關保密工作以及解除未他們身邊同學的恐懼、抵觸心理。另外,為了保證未成年矯正者在社區矯正過后能有效就業,無論在矯正期間還是矯正完畢后一段時間內,都應該幫助他們制定周詳的職業規劃、為他們舉行社會適應的輔導工作、進行社會溝通技巧的訓練甚至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這對真正取得社區矯正該有的社會效果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十分關鍵。
4.公益活動代替思想匯報、社交活動取締思想課堂
雖說社區矯正是一項嚴肅的刑罰執行活動,應該體現它的懲罰性質。但因為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在懲罰方式的選擇上也應該有所講究。我國有些地區讓社區矯正者定期寫思想匯報,并且有一定的字數限制,這種方式是絕對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對于心理普遍存在障礙的未成年社區矯正者,筆者認為讓他們多參與志愿者組織的社區服務等公益活動更有意義。這對撕掉他們身上的“不良少年”標簽十分有用。同樣的,筆者認為諸如“思想課堂”等流于形式的活動也不該讓未成年人參加。還不如讓他們多參與社交活動(如:讀書活動、節假日出游活動),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對于這一點,司法部門還可以與各高校合作,在開展相關活動的同時,讓未成年社區矯正者適度參與,以達社區矯正的目的。
(四)完善社區矯正監督機制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一切有權利的人們都容易濫用權利,這是亙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法規,監督機關對社區矯正的監督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對社區矯正決定及執行過程中違法行為的進行監督。(2)對濫施社會矯正的行為進行監督。(3)對玩忽職守導致被矯正對象重新犯罪行為進行打擊監督。 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社區矯正制度建設還不過成熟,法律法規滯后、矯正機構凌亂、監督方式單一等原因無不制約著我國社區矯正監督機制的發展。筆者認為,于本區而言,我們要倡導依法監督、相互監督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專業監督質量,不斷提高監督人員的道德素養,保證不打折扣地完成各項任務。
勞教制度開始建立時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并且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隨著法治觀念的發展和現實操作中的腐敗,勞教制度與其最初的設置理念漸行漸遠并最終走出歷史舞臺。現在社區矯正制度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并且它完全符合行刑社會化的科學法治理念,希望它在現實操作中能夠得到足夠的監督和權利制約,避免走勞教制度的老路。
我們努力完善和發展蘿崗區的社區矯正制度,學習國內外先進社區矯正制度模式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是要立足當下,從自身社區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內成功的試點經驗,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蘿崗特色社區矯正道路。
結束語
從2003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社區矯正制度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十年有余。隨著2011年“社區矯正”寫入刑法修正案終于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但2013年勞教制度的廢除和近些年來收容教育制度的動搖讓社區矯正制度面臨新的挑戰。雖然制度構建還未成熟就要面臨新的挑戰,十多年的試點工作磕磕碰碰都已經走過來,我們不必畏懼前進道路上的艱辛和險阻。如今《社區矯正法》已納入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相信不久便能面世。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一同迎接新的挑戰,要相信法治夢、中國夢終有一天能夠實現。
作者單位:廣東厚載律師事務所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開創大道3357號305室
聯系電話:18988919998
參考文獻:
1.張建明:《社會矯正理論與實務》,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版。
2.湯道剛:《社會矯正制度分析》,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7月版。
3.姜祖楨:《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鄭浩:《流動青少年犯罪的社區矯正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5.麻錢鋒:《淺議我國未成年社區矯正中的問題及》載自《法制博覽》2012?06(中)
6.崔清新 楊維漢:《四問社區矯正制度》,載自《安徽日報》2014年1月8日第010版。
7.劉娜:《司法行政無縫對接強化社區矯正》,載《云南政協報》2014年2月14日第4版。
8.容瑋:《論我國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暨南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